有些家庭較晚送孩子上幼兒園,或是孩子不上幼兒園,原因可能是:有其他家人幫忙照顧孩子、擔心孩子上學變調皮,或是孩子容易得到傳染病等。雖然幼兒園並非非上不可,對孩子來說,幼兒園卻有許多個別家庭難以取代的優點。輔仁大學兒童與家庭學系副教授陳富美老師對此做了說明:優點一:友伴之間的模仿心理無法取代幼兒園能提供孩子所需的友伴環境,這部分大人是較難給予的。以身體動作發展為例,小孩子精力無窮,一起玩時會發明出各種變化多端的玩法,大人帶著孩子做運動,其活動模式和精力根本無法和孩子比。在有同儕的環境中,孩子的運動量明顯上升。同儕環境也能激發孩子的模仿心理。比如說,孩子爬攀爬架時,本來只敢爬到第三層,但是看到其他孩子爬到第五層,就會自然想要挑戰看看,這跟大人在旁鼓勵的本質是不一樣的。優點二:團體討論的氛圍很難模擬從認知發展的層面看,幼兒園比較難以取代的部分在於幼兒間進行的團體討論。許多爸媽雖然教育理念很好,並為孩子精心挑選圖畫書與各式教材,卻很難模擬幼兒團體討論的氛圍。孩子在幼兒園有機會透過訴說分享自己的想法和經驗,也較能從其他孩子的分享中得到回饋,而改善自己的想法,讓經驗與能力往上堆疊。優點三:跳脫自我中心,練習等待現在爸媽子女生的少,獨生子女愈來愈多,孩子在家缺少輪流與等待的經驗。到學校過團體生活,他們得開始練習等待,可能是上廁所時的排隊,也可能是輪流玩遊樂器材,還可能是成人注意力的等待。在課堂上,他們必須要等待老師叫到自己發言;他們也得瞭解老師還需要照顧其他孩子,自己無法獨佔老師所有的時間。優點四:好壞經驗都是學習的歷程陳富美老師說,幼兒園友伴的相處能讓孩子經驗更多元的人際互動關係。比如說,在家裡,當孩子推倒大人蓋的積木時,大人或許會據理力爭、表達不滿,但是大人通常不會故意推倒孩子的積木,讓孩子有機會遇到這樣的情境。陳富美老師認為,就算是負面的經驗,或是孩子在外面學到不好的行為帶回家,都是一種學習過程,經過引導與修正之後,孩子會調整自己的行為模式,這種負向的經驗也是一種必要的學習。每個孩子都需要友伴關係,因此,如果你的孩子不上幼兒園,爸媽也要為孩子營造一個穩固的同儕團體才是。上幼兒園前爸媽應做的關鍵思考◎不宜太早上學隨著雙薪家庭愈來愈多,爸媽將孩子送去幼兒園的年齡有愈來愈下降的趨勢,許多私立幼兒園都可以看見不到兩歲的小小孩身影。對此,許多學齡前幼兒的爸媽會想問:幼兒園非上不可嗎?如果要上,幾歲較適合呢?孩子上幼兒園前又該如何準備?政治大學幼兒教育學系張盈副教授則表示,「到底要不要上幼兒園」是個牽涉到文化價值的問題。以日本為例,日本是一個強調集體主義的社會,儘管媽媽多半是家庭主婦,還是會認為孩子愈早進入團體和社會接軌愈好。至於在台灣,大部分的家長則都擔心自己的能力和資源不足,絕大部分還是會讓孩子上幼兒園,甚至會想提早讓孩子進入學習狀態。爸媽普遍相信,學校的老師比自己更會教、也更有耐心。張盈認為,幼兒園的團體經驗對孩子來說是很寶貴的,可以讓孩子學會協商,並尊重秩序。但他覺得孩子一、兩歲就上幼兒園太早了,一來是老師的配置比例不夠,二來孩子太小、太敏感,在表達上也沒有那麼完整,老師較難給孩子個人化的回應。他也指出,學校的秩序感太明顯,孩子其實沒有必要過早接受這種身體的規訓。他說,人生的學習不需要那麼早開始,孩子的幼兒園經驗只要一、兩年就足夠了,建議孩子中、大班再讓孩子上幼兒園比較好。◎選對幼兒園很重要至於沒有他人支援的雙薪家庭或單親家庭,提早上幼兒園則是一種必然的選擇。對此,陳富美老師表示,在這種情況下,爸媽要思索的問題應該是如何幫孩子挑選一個合適的幼兒園。陳富美老師說,孩子的發展與成長是連續性的,孩子進入幼兒園後仍會持續地成長與發展,因此,我們無法說哪一個時間才是上學最好的時間點。很多爸媽會擔心孩子上學會不會有分離焦慮?對此,陳富美老師指出,好的教保人員會提供孩子有安全感的環境、建立溫暖的關係,以此來協助孩子克服分離焦慮。孩子能和多位照顧者發展出多元依附關係,比方說,白天是保母或老師,晚上是爸媽,只是有些孩子需要多一點時間。重要的是,你為孩子選擇的是否是一個能提供孩子健康發展的環境?◎爸媽要處理好自己的分離焦慮陳富美老師表示,孩子上幼兒園一定會遇到「情境轉換」的問題,這是無論哪個年齡層的孩子從進幼兒園的第一天起,都得學習並適應的課題。當孩子從一個人數少、沒有人競爭、不用等待、沒有同儕的環境,轉換到一個時間感、空間感和秩序感都不一樣的環境時,都需要時間去適應。因此,在孩子上幼兒園前,爸媽需要和孩子說明往後會到這個地方上學、上學有什麼樣的內容等,不讓孩子感覺很突兀。她說,有時「分離焦慮」其實出在爸媽身上,而將這種焦慮傳染給孩子。這樣的爸媽一整天心神不寧、不知道孩子過的怎樣,想念孩子,也擔心孩子想念自己,更擔心孩子不想念自己……因此,爸媽自我心理的調適更為重要。太早送孩子入幼稚園,影響為何呢?孩子的適應問題 開始時,幼兒由於在情緒上無法適應,不易聽懂別人說的話,可能較難和別人溝通,也無法加入小團體的活動,更不知道如何請求幫助。這樣一來,幼兒容易對自己失去信心,會不喜歡甚至畏懼上學。也有些年紀太小的幼兒可能會依賴老師,凡事都要老師替他完成,而養成他的依賴性。 如果幼稚園對幼兒沒有入園的年齡限制時,三足歲以上才是適當的入園年齡。但是,父母必須先對幼兒本身的需要與發展程度有所了解才行。如果幼兒的心智發展比較迅速,那麼,只需上一年幼稚園就夠了,每個孩子心智發展的程度不同,需要接受學前教育的年紀也不盡相同,不必堅持一定讓幼兒三歲時就入幼稚園。否則,幼兒在幼稚園待的時間過久,老師的教學活動又缺乏變化時,很容易導致幼兒對學習活動不感興趣或注意力無法集中的情形。 就讀國小後可能面臨的危機--老師眼中的「油條生」 在國小教低年級的多位老師都發現,學校裏特別「油條」的學生,多半都曾在幼稚園裏提早接受了國小的課程因此,常表現出「早就會了」或「學過了」的自大態度,不但影響他的學習習慣,同時也影響了他與同學間的人際關係。幼稚園老師在設計教材時,也必須考慮到這點,因為幼稚園並不是國小課程的先修班。而家長在選擇幼稚園時,也需考慮到幼稚園的課程安排,不需讓孩子太早學國小的課程,以免揠苗助長,增加了國小適應的問題。
- May 14 Mon 2012 11:20
幼兒園經驗知多少?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