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前分類:對抗過敏 (3)
- Sep 24 Tue 2013 14:22
黃瑽寧:過敏寶寶怎麼帶?
- Jun 04 Tue 2013 12:09
改善寶寶-過敏鼻/濕疹/異位性皮膚炎
夏天到了,又悶又熱,云云又開始這裡癢癢那裏癢癢..開了冷氣不癢了,但是鼻涕直直流,猛鼻塞阿..來試試看,平民的食療法...清熱解毒一下^_^濕疹是一種皮膚過敏反應,皮膚搔癢起疹,越癢越抓,苦不堪言。雖然濕疹發生在皮膚表面,而『濕』、『熱』卻是根置在體內的主要內因。以下藥膳,用於清熱排毒,和平時調理脾胃、健脾利濕,幫助清除寶寶內在的『濕』『熱』毒氣,以免再受濕疹之苦。【清熱解毒:綠豆薏仁湯】材料:綠豆100克、薏仁100克。1.將薏仁、綠豆用水浸泡約半日,瀝乾備用。2.放入電鍋中,加水淹蓋全部材料再高一公分左右,即可燉煮至開關跳起。功效:清熱解毒,去濕消腫適用對象:熱毒壅盛型體質。奇癢難忍,疹色鮮紅,當疹子或水泡因搔癢而被抓破,會流膿液。另外,常有嘴乾口苦、易怒、便秘、小便黃少,舌紅,苔黃膩等症狀。【醫師小叮嚀】中醫師指出,薏仁味甘、性微寒。《本草綱目》中記載其:「健脾益胃,補肺清熱、祛風勝濕...」是除濕的重要藥材,可作為不同體質藥膳配方的主角。此外,改善異位性皮膚炎,需要從生活環境和飲食習慣著手。要避免辛辣、油炸類食物,另外,像有殼海鮮、魚蝦蟹、芒果、牛奶、蛋、花生、巧克力、乳酪等可能造成過敏的食物也要少吃。以及避免曝曬,不要用過熱的水洗澡,注意皮膚的保濕,沐浴後擦上保濕乳液或凡士林,對皮膚具有保濕潤滑效果,可減輕皮膚搔癢。【平日調理藥膳健脾利濕:四神湯】材料:薏仁50克、山藥50克、芡實25克、蓮子50克、茯苓25克。1.將以上材料用水浸泡約1小時,瀝乾備用。2.放入電鍋中,加水淹蓋全部材料再高一公分左右,即可燉煮至開關跳起。功效:健脾除濕,利水消腫。適用對象:各種體質。中醫師表示,四神湯具有健脾除濕、利水消腫功效,適合各種體質的寶寶調理脾胃,幫助排除體內濕氣。建議烹煮時不加料酒和大腸,純用以上中藥材熬煮。【醫師小叮嚀】中醫師指出,濕疹常反覆發作,調理濕疹要有耐心,一方面進行體質調理,一方面改善生活環境和飲食習慣。避免辛辣、油炸類刺激性食物,蝦蟹類、芒果、蛋奶、花生、巧克力等可能造成過敏的食物也要少吃。盡量穿著棉質透氣衣服,避免各種刺激皮膚的因素,例如搔抓、洗澡水太熱、直接曝曬等。【抗敏保健】平時可使用的補養藥物有黃耆、枸杞、紅棗、西洋參,最主要應用在補氣血、健脾益氣,但需由醫師辨證後再飲用為宜。1.枸杞茶:黃耆5至8片,枸杞約1小把加入300ml清水中,煮沸後,小火再煮約20至30分鐘,當開水喝。2.益氣湯:西洋參2至3片,紅棗2顆,置於碗中並加入八分水量,燉煮約20分鐘,於晨起空腹時服用,吸收效果較佳。3.木耳枸杞粥 (適合1歲以上)食材:白木耳一碗、枸杞兩匙、米適量(也可加入小米)。作法:將白木耳洗淨後浸泡15分鐘, 再撕成一小片(一到兩公分),加水700CC,先放入電鍋中煮15∼20分,再放入白米一起燉煮至爛熟,再放入枸杞悶3分鐘,喜甜者可加入冰糖調味。【醫師小叮嚀】過敏體質常見的症狀就是鼻子過敏、氣喘以及異位性皮膚炎。過敏性鼻炎的典型症狀,尤其在早晚溫差大時最容易出現,包括鼻子癢、鼻塞、眼睛癢、打噴嚏,或流出透明清澈的鼻水,嚴重時還會引起黑眼圈。一般來說,有過敏性鼻炎的兒童,同時出現異位性皮膚炎的比例偏高。除此之外,很多人將鼻子過敏當成感冒,家長要懂得區別,感冒通常1周之內會痊癒,過敏性鼻炎則會反覆發作,如果將過敏性鼻炎當感冒來治療,只吃消炎藥難以有效解決,感冒是病毒感染,一般都會發燒、全身酸痛,過敏性鼻炎則是眼睛癢、流鼻水,但不會發燒、酸痛。而中醫也有很好的抗敏藥,如防風、銀柴胡、烏梅、五味子、白芷;容易對冷空氣過敏,還可加入幫助循環的桂枝、生薑;過敏症狀嚴重者可搭配蒼耳子,綜合藥材特性來調整兒童的過敏體質。除了吃抗敏藥膳茶飲之外,日常生活要注意寵物貓狗的毛。有些家長想要讓孩子長高,買了跳床讓孩子彈跳,結果跳一跳讓家中灰塵滿天飛,更容易引起過敏。同時,家裡避免使用厚窗簾和地毯,洗被單時儘量以熱水清洗,都可以讓兒童減少過敏症狀。
本文已同步發佈到「健康樂活」
- May 31 Fri 2013 15:20
< 請你跟我這樣過 > 小孩過敏真難治 爸媽千萬別亂搞
<�請你跟我這樣過> 小孩過敏真難治 爸媽千萬別亂搞 < 線上看筆記:
本文已同步發佈到「健康樂活」
- 台灣的塵蹣、黴菌 為主要過敏原,所有過敏的小孩,最大因素接來自環境和飲食另一集:<�請你跟我這樣過> 環境濕答答 『菌』男『霉』女來報到
- 濕度50%以下塵蹣會死光光,黴菌則要清理乾淨,通風,或使用防塵防蹣的寢具
- 飲食方面:速食、甜食、冰品、生冷食物,不要給小孩食用
- 最自然的飲食,能避免引起過敏
- 使用毛巾搓背法,刺激背部穴道,也可以有助於抗過敏
本文已同步發佈到「健康樂活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