兩天後不燒了,體力稍差,但是面有菜色的她,看起來好像還不OK。爸爸跟媽媽又帶云云去保安宮逛逛,走進保安宮,看見那個非常熟悉的門神像,媽媽忽然亮燈泡,啊!! 就是這裡拉~ 小時後阿嬤常帶我來的地方 (@_@) 原來是保安宮阿!! (也許很多大廟的門神像,都很有熟悉感。好啦!! 媽媽自我感覺良好..) 誠心祈求兩個平安符給兩個小孩。 (插曲二) 說來奇怪,退燒之後的連續三個晚上,云云每天凌晨2點多一定會夜哭醒來,大喊著我不要,媽媽我還怕。嗯..該做的都做了,那ㄟ啊捏! 第一天晚上哭醒,我安撫了後,他睡沒多久又哭醒,就這樣起來四五次。 第二天晚上,我問了云云,你害怕什麼呢?告訴媽媽,媽媽保護你。云云說:有大野狼和搗蛋鬼狐狸再追我。媽媽我第一直覺是,云云應該是看到什麼東西而照成心理壓力。
第三天睡前,我把云云找來,拿出棍子給他,再拿出灰太郎娃娃,跟云云說,昨天晚上是他來吵你睡覺嗎?云云點點頭,我就跟云云說,你拿棍子打大野狼的屁股,跟他講不要吵你睡覺,云云打完之後說:媽媽我要把他關起來,就拿去丟到廚房櫃子,走進房間又跑出來說,還有搗蛋鬼狐狸,媽媽我翻箱倒櫃找到DORA的書本,翻出搗蛋鬼狐狸給云云。云云一樣把他關到廚房櫃子裡面。 可是凌晨2點多又哭起來說很害怕,我輕輕的把云云搖醒,便問他,你怕什麼?云云第一次說:我不知道。第二次說:有人 (嚇的我背發麻)。趕快帶云云到客廳的佛像前面,心裡拜託佛祖幫幫這個孩子講出心裡話。我想了想便問云云,是跟爸爸去郊遊有可怕嗎?云云說沒有。媽媽又問,是去醫院的時候有什麼可怕嗎?云云點點頭。我想了想再問,是因為看到自己黑黑的身體嗎?(X光的照片,云云只看了一眼說) 云云又點點頭。呼..感謝佛祖,應該是這個原因了吧!? 媽媽開始編故事,拿出云云的醫生遊戲組,開始解釋:醫生用聽筒聽聽你的身體,可是醫生看不見你的身體有沒有細菌,所以我們要用拍照的看看細菌在哪裡,所以拍了黑黑的照片,醫生才看到的身體裡面喔。照片黑黑的,代表你很健康喔!云云似乎可以接受這樣的解釋,表情鎮定了許多,躺在沙發上進入夢鄉。一直到早上,只有咿咿了兩聲.... 第四天睡前,媽媽跟云云兩個人一起躺在床上聊天,順便說了:明天爸爸可能有outing耶~ 云云立刻說:我不要去妖怪村...媽媽:我們不會去妖怪村了,你害怕妖怪啊?云云:恩!媽媽:哪一隻呢?云云:那個身體黑黑圓圓的那個,我害怕..

媽媽:還有其他的嗎?云云:沒有了,其他的都很可愛然後,我就拍拍云云說:不要怕,爸爸媽媽都會保護妳喔。明天是要去看太陽,看海邊,看船的喔!! 我們一起睡覺吧。就這樣云云進入夢鄉... 媽媽我走出客廳第一件事情就是給爸爸一個機會教育 (其實是劈哩啪啦講一堆),三歲小孩正是開始面對自己的情緒的的時候,新奇、新鮮、恐懼、害怕和未知的事物,其實小朋友的行為,可以反映出他的心理狀態,只要稍微留心,只是三歲小孩還不懂表達自己的內心,所以要花很多時間去引導才行。更何況是妖怪村 =.= 你想嚇誰阿!!爸爸:..............當天都好好的說。媽媽:廢話!當天是好玩,一切都是新鮮的,回家回想以後,所以想像都會放大10倍,有點怕的東西就會變得很可怕。爸爸:喔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(@#%@%^@%^) 乎~ 這件事情,應該就到這裡落幕了吧!! 一個小小旅遊,折騰我整整一週沒有好睡覺,倒地!! 其實我從來沒有想過,自己會這麼注重孩子的心靈發展,這個事件讓我意識到這件事情,有足夠的安全感和平靜的心靈,孩子才能多元化成長。 另外分享阿嬤傳授的,穩固小孩心靈的方法:小孩6歲以前,每天凌晨0-1點的時候,跟睡著的小寶貝,在耳邊輕聲細語的對他說很多鼓勵的、好的、愛的話語,小孩的天靈蓋直通天際,這樣是可以跟小孩美好的心靈喊話喔。 其實是自己小時候有些陰影,長大之後遇到良師益友去化解內心的空缺,填補之後才發現,小時候遇到事情只因為不懂怎麼面對,很多美好的時光已成的感嘆,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少一些的...各位媽咪爸比們,一起努力讓孩子能擁有美麗的心靈。BY 霖霖 20130818
確定是病毒感冒,同樣的病徵發生在皓皓和媽媽身上。大家都連續發燒三天三夜,吃藥只能減緩症狀,不能痊癒阿!!只能讓自己的抵抗力戰勝病毒。真的是農曆七月想要嚇誰阿.....這事件的連續效應的云云再也不敢自己睡覺,嘖嘖嘖... 原本訓練好,和建立的安全感,又要重新來過了!!
寶寶為什麼害怕?恐懼是一種消極的情緒,當孩子處於恐懼的狀態中時,思維受到抑制,很大的程度上影響著孩子的認知和活動,造成孩子退縮和逃避。如果孩子長期經受恐懼,會嚴重影響孩子個性的形成,當然,適度的恐懼可以讓孩子提高警惕,促使孩子逃離危險和遠離危險。孩子生下來就有一種本能的、反射性的恐懼,例如:突然的降落、疼痛或大聲的刺激都可以引起小嬰兒的恐懼。隨著孩子的發育,以及記憶的產生,以往的任何不愉快的經驗都可以引起孩子產生恐懼。另外,恐懼情緒也是人類一種自我保護的本能。隨著年齡的增長,身體的發育,寶寶的活動能力增強了,也急切地希望通過自己的行動來對周圍的世界進行探索,而正是由於寶寶的缺乏經驗,單獨行動存在不少的危險性,因而寶寶會本能地對陌生事物、黑暗等讓他感覺不可知、無法把握的、陌生的事物和情境十分害怕。寶寶會對什麼情況感覺害怕?不同時期的孩子會對不同的事物產生恐懼情緒:從出生至6個月孩子對噪音或大的聲響容易產生恐懼。6~9個月隨著孩子產生“認生”,對陌生人產生恐懼,同時也會產生恐高的情緒。1~2歲的孩子容易產生分離焦慮。尤其是孩子2歲以後,隨著想像力和推理思維的發展,孩子開始對黑暗、動物獨處一處和想像中的東西產生恐懼。幫助孩子找出害怕的原因,適時的引導孩子正確的觀念,面對自己的情緒,最重要的是給予孩子安全感是非常重要的。
本文已同步發佈到「生活點滴」